岚皋杜氏家规,通俗易懂、简洁明了、文朴义丰、夹叙夹议、情理交融。总题目叫《阖族公议齐家条规十则》,顾名思义,就是说这个家规是经杜氏全族人共同讨论、认同了的一个家规。
纵览岚皋杜氏家规,从报效国家、忠孝仁义、家族团结、农桑并举、兴学重教、和睦乡邻、治安联保、禁宰牛犬、戒邪戒淫、禁烟禁赌十个方面,给杜氏族人立下了规矩。虽然条规从细微处着手,但每一条都是从劳动生活中总结归纳出来必须遵循的行为规则。其主要核心内容凸显了“三本”和“两性”。
第一个本就是以农商文化为本。岚皋杜氏家规,是在农业文明的背景下来谈乡村道德的。因此特别强调要让族人知道家庭兴达的不易,要知道穿衣吃饭是件不容易的事,一定要在勤劳致富中树立恒产和恒心。如果一个人不勤劳,没有恒产、恒心,社会就不稳定。杜氏家族把勤劳致富写入家规,这就抓住了家庭生产生活的一个根本。
第二个本就是以道德修身为本。家规从正面和反面提出了自己家族如何以道德来立身的要求,提出了亲九族、重四维、正五常的观点,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传承中形成的比较优秀的一些道德观念。如杜氏家规第六条说到:“凡我同姓,宜睦姻任恤,忍让包容、敬以持己。宗族服其端方恕以待人,闾里推其仁厚,岂不美哉!”就是说,所有族人,要存仁厚慈爱之心,要有宽容待人之道,要行善举助人之为,只有这样做人,内心才会幸福,才会得到乡里称颂。在要求族人廉洁自律方面,家规前言就特别强调:“小大公事食用从俭,亦不得网利而轻义,贪婪而肥己。如有违议犯规,同彰家法,不得狥情碍面。如更持强争辩,送出公廷,不得畏势容纵。”强调本族无论操办族中大小公事,禁止铺张浪费、大吃大喝;严禁损公肥私、借机敛财;在家规面前人人平等,无论何种身份,违者一视同仁,绝不允许说情,不得碍于情面执法不严,若有逞强狡辩者送公堂处置。这第二个本,道德修身为本,也就是要求家族里面每一个人都道德立身,提高修养,这样家族也就会和谐兴旺。
第三个本,就是化育传心为本。杜氏家规概括了我们从古代社会到现代社会行之有效的一些道德教育和社会文明教化的方法。对于一个家庭、家族来讲,化育就是以文化教育来传递薪火,传递精神文明的脉络。杜氏家规里重点强调了尊师重德、发展教育的作用,并特别讲到了要尊敬老师、善待师长,凸显了中华民族尊崇教育、尊崇道德文明的一贯追求。所以说,杜氏家规既强调规则规矩,又强调化育传心,用规范和教育同时进行的方式把家族精神传递下去。
《阖族公议齐家条规十则》的制定过程,肯定经过了反复的酝酿讨论,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道德教育的实践过程和共识的形成过程。把家族个人成员的道德立身跟社会精神文明的提升结合到一起,把民间道德中最美好的东西集中起来,把我们古典的、世代的优秀品质明确规范为条规条文,使得后人一代一代遵循它、发扬它、推广它。所以,从这个层面上看,岚皋杜氏家规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
岚皋杜氏家规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实践中孕育出的一颗明珠,它所承载的精神和文化内涵符合并升华了老百姓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今天看来,这个家规的文化教育价值不仅仅在家族内部,也具有很强的辐射性和社会性,对全社会的道德教育也有参考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