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乐饭米粒儿》大家庭参与晚会全程的情景式串联。吴乾隆摄
以创新精神为驱动,聚焦“家”文化的情感表达,2017辽宁卫视春节联欢晚会以2.657%的收视率、9.586%的市场份额领跑地方卫视春节联欢晚会,用东北喜剧传递主流价值,实现了春晚收视、口碑的双丰收。面对如此佳绩,《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专访了辽视春晚总导演李多、王紫萱,听他们讲述辽视春晚如何在中华民族的传统“家”节中,守护和牵动着全国观众的“情”节,斩获收视、口碑双冠王。
以小家和谐折射国家兴顺
“今年辽视春晚确定了‘家和万事兴’的主题,通过小家的和谐来折射国家的兴顺。”王紫萱表示,今年的辽视春晚更加讲究晚会整体结构的设计和节奏表达,从舞美、演员、节目内容、串联形式等各个方面都围绕“家和万事兴”的主题。
比如舞台上两个家庭环境的设置,《中国好家庭》大家庭和《欢乐饭米粒儿》大家庭进行的情景式串联;今年也是演员以家庭组合的方式出现最多的一年,潘长江父女、巩汉林父子、火风父子、冯晓泉夫妇、宋国锋父子、徐子崴兄弟等。他们或在一个节目中搭档或分属不同的节目,但是结尾共同唱响辽视春晚的经典尾歌,送上《同一个祝福》。
诠释“家和万事兴”少不了关于家风家教的小品和抒发家庭情感的歌曲。在晚会播出前,辽视春晚发起了“晒父母年轻合影,助父母登上春晚”的公益活动,由活动串联起了郭冬临、宋国锋的孝道题材小品《老爸我爱你》,小品结束,蔡国庆歌曲《看见从前的你》前奏响起,把观众的情绪推向了高潮。对此设计,王紫萱阐释道:“这是我们公益活动的主题曲,唱出儿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节目最后还发出拿起手机与父母合影的倡议。一个完整的情感板块是晚会人文情怀和社会担当的体现。”
紧扣时代脉搏求新求变
一直以来,语言类节目都是辽宁卫视春晚的一大特色,不少网友表示,语言类节目印上了“辽视春晚出品”的标签,就是好“笑果”和正能量的双重保证。“今年辽视春晚的语言类节目在其思想性上要求尤为高,当然效果和‘笑果’也要有所提升,可以说是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李多表示。
冯巩做客《欢乐饭米粒儿》,与大家长“老范”一起用东北话注解了什么是幸福,什么是辽宁人的进取;由蔡明领衔的小品《看车》,引发观众对诚信的思考;由潘长江、巩汉林携各自儿女表演的小品《善意的谎言》,用精妙的故事承载了诚信为本、实干兴邦的大主题……
在李多看来,辽视春晚11个语言类节目每个都有一个具有时代气息、反映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主题,囊括了诚信、孝道、反腐、大众创业、现代农业转型、家风家教、时代变迁等题材。王紫萱强调,辽视春晚始终坚守小品本性、坚持传统的东北喜剧,以合理的故事、严谨的结构、精巧的矛盾冲突制造喜剧效果,以接地气的、贴近生活的题材为百姓抒怀,引起观众共鸣,最后达到笑过还能有所思考的目的。
用匠心造就文娱精品
1984年创办的辽视春晚,历经三十余载的积淀,从1997年开始逐步形成了品牌化运营的趋势。到今天,作为一台省级卫视的春晚已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文娱品牌,李多认为,这其中凝聚了几代功勋导演的心血。“接力棒交到了我们‘80后’团队的手上,我们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同时进行了大胆创新。”
回顾辽视春晚,李多颇为感慨。整个团队异常团结,每一位成员秉持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经过了数月的没日没夜的前期筹划到现场录制。在王紫萱看来,这道“年夜饭”华彩绽放的那一刻,背后有太多人的付出和努力,是每个部门的每一位成员把每一个细节做到尽善尽美,才成就了辽视春晚的经久不衰。
“春晚是忙碌了一年的中国人必不可少的精神盛宴,成为一种新的年俗,是电视荧屏上独有的文化景观。它是全家人一起坐在客厅里的情感倾诉,是一个国家一个省份这一年来精神成果的展示,是中国传统年文化的仪式感呈现。”王紫萱表示,作为年轻的电视人,既要坚持文化自信,继承传统优秀文化,传递主流价值,更要创新发展,让春晚成为引领时代精神的驱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