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降低功能指标的强制要求,以降低价格和使用成本,并且先在农村和中小城市发展小型电动,同时发展不同层次百姓需要的电动车。”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针对电动汽车发展表示。
郭孔辉认为:“目前国家大力推动的所谓‘达标’电动汽车,对于缺乏汽车的地区意义不大,因为其结构复杂、耗电大,价高而效低,并且存在充电困难等问题。而山东等地自发兴起的低速电动车,有利于广大农村使用。”为此郭孔辉呼吁,要搞“低能耗电动汽车”。
郭孔辉介绍说,大约10年前,中国工程院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就作出了咨询意见,可归结为四点:“市场引导、低端切入、扶低促高、多层次发展。”其中进行“市场引导”和发展初期的“低端切入”是接地气,“扶低促高、多层次发展”是充分挖掘潜力,以力争产业创新与当前的技术水平相适应。
郭孔辉还一直支持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他认为,中国可以考虑从低能耗电动车开始发展,也就是电动车可以少背能源重量,减少能量消耗,以提高使用效率,同时购置成本低有利于市场推广。
“从小城市向大中城市逐步推广时,宜实行分类管理,通过多层次发展替代能耗高、不够环保的燃油车。随着农村城镇化和大规模扶贫政策的推进,三五年内中国的汽车保有量还能增加1亿辆,主要就是这类车。”
目前,人们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认识还不够一致,使得发展动力互相抵消。郭孔辉认为,电池是技术关键,其发展不要盲目追求“高大上”,要与当前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不要排斥深受群众欢迎的铅酸电池。“当然也要与时俱进,‘先杀驴再找马’虽然能充分表现出‘革命气概’,但似乎并不符合科学发展观。”他说。
“在没马的时候,不妨先骑驴上路,再积极地找马。不应该为表示找马的决心先把驴都杀光。”郭孔辉说,要从实际出发,努力清除障碍;应该尊重市场,适当“放低准入门槛”。要重视农村和贫穷地区的需求,倡导“绿色国民车”,促进节能、低碳、扶贫+新型城镇化。
同时,各部门制定新能源相关产业政策时,也要谨慎。郭孔辉说,手机为什么容易创新?因为准入门槛比汽车行业低,电视、冰箱等家用电器也都是如此。“而汽车产业政策是最严格的,也是最难创新的产业,新生产品和企业必须花九牛二虎之力,甚至挖门盗洞去搞到目录,否则就无法生存。”
“创新就像种树,需要足够的自由空间和养分,否则小树就不能成长。”郭孔辉说。